现在许多人学习心理学
用心理学治愈自己
但是没有学好的心理学
反而可能伤人伤己
学心理学的好处是,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越来越多,可以接受更多的人和世界。
这种接受本身就包含了对过去伤害的认可和接受,然后在接受的基础上,放弃对世界的指责,肩负起对人生的责任。
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因为放弃责备这个世界意味着要为你过去经历的所有痛苦付出代价。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难就难在收回投射到世界上的指责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何代谢。
所以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或者别人是坏的,他们的一切痛苦都是别人带来的。
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长大后也应该这样对待,所以我期待自己或者父母也是这样,甚至期待身边的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会有深深的失望甚至愤怒。
其实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让一个人更好的发展,但不是人际行为的标准。当我们期望这个金科玉律成为人际交往的标准时,最终受伤的一定是自己。
心理学研究,
人格的成长,
会经常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
把茧变成蝴蝶,
完全没有痛苦是不可能的,
顶住,
它可能变成一只蝴蝶,自由地展开翅膀;
受不了那一刻撕裂的痛苦,
可能会推迟自由时刻的到来。
处理这一刻痛苦的方法,
会经常给我们在学习中,
带来更多的困惑。
01
原来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新的育儿理念。与那些新事物相比,我们开始自责: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到处做。孩子的发展会因为我对他的忽视而受阻吗?会不会有心理问题?会不会是问题孩子?
结果原来的生活很顺利,因为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反而变得焦虑。
事实上,在儿童如此脆弱的地方,他们的自然生长能量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发展成严重问题的孩子,绝不会因为父母出差时没有郑重道别一两次,也没有少检查几次作业而形成。
如果我们能按照父母爱孩子的本能和孩子相处,孩子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情况。相反,我们的焦虑和内疚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
当他感受到父母的焦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时,他可能会变成一个容器,让父母帮助他们代谢这些焦虑情绪。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发育受限。我们内心焦虑和内疚的真正来源,很可能是我们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缺陷。
如果我们曾经在父母面前感到被忽视,现在可能希望给孩子带来更多美好的经历,以弥补我们内心的缺失。
如果我们对父母失望了,我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孩子,以改善父母给我们带来的创伤体验。
当我们试图在孩子身上修复自己的伤口时,他们承担了太多的任务。虽然看起来我们是在照顾好孩子,但是因为孩子要承担超出自身成长的额外任务,这样的照顾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当父母过度照顾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给孩子投射另一种伤害:你做不到。没有我的关心,你会有危险。当父母对孩子能力的怀疑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成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与其把精力花在怀疑自己做得不好上,不如努力过好现在的生活。当父母说“为了我的孩子,我……”,停下。
如果父母觉得为了给孩子创造未来而牺牲自己,那你就错了。父母不是上帝,永远无法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就是努力成长,
努力让自己过得好,
带给孩子们
关于爱情,关于人生成长最直接的感受。
当然,这种成长本身也包括父母接受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不可能事事完美的能力。
父母越是接纳自己,就越是贴近现实,不用承受太多来自父母的压力,在孩子的帮助下改变自己的不快乐。
02
都是因为我有那样的父母
当我们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开始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对这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早期的经历被重新唤醒,让我们感到很痛苦。我们倾向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就是因为他们不够好,我今天才这么惨。
是的,也许这是有原因的。
但是他们得到了吗?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乞丐给我们提供一个金库。也许他们只能给我们提供一块烂面包,这是有毒的食物,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能得到的最好的。
也许,他们长大后,吃的有毒的东西更多。为了让我们活着,他们试图给我们最少的有毒物质。
一方面父母无能,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期望过高。这种差距只能导致我们自己的痛苦。
当我们期望我们有不同的父母时,期望父母都是好的,
当它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时候,
事实上,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还有一部分操作:
就是拒绝承认自己
你成年后已经具备的能力。
在一个成年人的社会里,所有的收获都是以付出为代价的。承认自己长大了,就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放弃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满足的期望。
我们不能让自己在这个时候真正进入成年状态,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
如果他真的是宝宝,似乎获得了某种特权,可以让他更自由地把看护者的目光与责备捆绑在一起,让他在不完全满足的时候,可以哭着抗议看护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的愿意去照顾一个几十年的婴儿。所以,这个大宝贝的方式最终会让周围的人害怕他这个吸血鬼,远离他,让它真正变成他所感觉到的,“我的人生被你毁了”。其实真正破坏的是他。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走向。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超乎寻常的艰辛,却依然可以成长的很好。但是有些人,即使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还是觉得父母毁了他们的生活。
这种不同是因为我们先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然后才感受到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为生存带来了大量的精力,那么他会有更多的能力去容忍自己的软弱所带来的伤害,也有可能和父母发展出更好的关系;
但如果孩子从出生起破坏性的恐惧心理就很强,觉得这个世界随时都可能伤害到他,即使得到父母的很好的照顾,他还是会觉得父母充满了伤害。因为,那些伤害的经历其实来自于他的内心,而不是现实中他父母对待他的方式。
我们对关系的感受来自于我们成长的早期,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确实能影响我们未来对世界的解读,但这只是形成解读的部分原因,另一部分,或者说更重要的部分,来自于我们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人可以完全
另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有责任的,
没有人能完全推卸自己的责任,
把责任推给别人。
当我们试图把所有的责任都交给父母时,我们必须承担相应的失望,父母不能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完全满足我们。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因为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失去感受自己能力的机会,进而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后失去精神上的自由。当然,如果真的能找到一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全责的人,那就像活在上帝的身边。这是一个诱人的幻想,在这个幻想中,我们几乎拥有上帝的能力。
但现实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如果我们不能一直接受普通的甚至是有缺陷的父母,那我们最后只能受苦。
03
我为什么要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你应该同情我
共情是心理咨询和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态度,是帮助我们了解对方情感世界的基础。移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衡量一个好妈妈或者好咨询师的指标。被同理心对待,是让我们身心愉悦的事情。
但问题是,并不是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辅导员或父母,所以他们没有义务以同理心对待我们。当我们开始把对咨询师的专业要求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对身边人的要求时,我们的生活一定会一团糟。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期望老板能像好妈妈一样感同身受,镜像我们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模糊界限,以牺牲工作成绩和效率为代价,让我们感到舒服。有哪些可能达到这种预期的表现?
社会关系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与治疗室里的同理心完全不同。
我们在同理心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是我们人格的不完美甚至病态部分。如果我们希望这一部分成长和发展,辅导员必须理解并同情地处理它。
然而,现实的关系要求我们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用我们的社会职能履行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有权利要求身边的人把我们当顾问。
我们社会环境中不适合的部分应该放到另一个环境里:咨询室。这样的分开对待,也有助于我们现实地感受周围的关系,在什么样的设定下做什么事情,这只是一种成熟人格的表现,意味着我们内心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心理边界。
当我们不能放弃把周围的人都变成有同情心的母亲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时,我们首先会感到沮丧,因为我们不是那个有魔杖可以随意指挥世界的人。其次,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折磨,导致双方关系的破坏。
因为没有人喜欢承担被逼和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有人会说,我之所以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是因为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创伤。如果我没有得到同理心的治疗,我会再次受到创伤。是的,这可能真的会发生。但是我们谁不是带着创伤长大的呢?这些创伤的存在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的特权去要求身边的人给我们特殊的待遇。当我们要求这样的时候,也就是另一个人受伤的时候,谁曾经给过我们这样的力量?况且,当另一个人受伤时,很难保证伤势不会再反弹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好的处理方法是:
承认那些伤口的存在,
它也让创伤造成的悲伤浮现。
让那些伤害留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能感受到它带来的痛苦,
但不受疼痛的控制,
为了减轻痛苦,我不会刺别人两次。
当我们能够允许它存在的时候,它对我们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了。
04
我明白,因为我是顾问
在学习初期,另一种容易模糊界限的情况是,我不确定自己能做什么。刚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变得急于尝试,觉得自己很专业,别人应该听听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声音很难接受,最常见的就是努力证明“我专业,我对”。当你太急于证明的时候,紧张感就会增加,会让周围的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随着专业成长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发现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过于丰富,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全。所以越学越觉得自己渺小,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涌了出来。
当我们觉得自己牛气的时候,往往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建树。
相反,当我们能够承认自己的缺点时,
承认自己不懂,
在承认世界不确定性的同时,
你有更多的能力去倾听,去好奇,
去探索,去承受,去理解。
当我们接受自己的卑微时,
反而开始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