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感恩让细胞与宇宙共鸣,形成改变共业的能量场

{文章分享}感恩让细胞与宇宙共鸣,形成改变共业的能量场

我们的心脏细胞

是强有力的发电机能产生共振能量

产生改变环境的能量场

这个能量场除了影响自己

也影响着你周边的人

我们的五种感觉都有记忆机制

例如分辨气味的嗅觉,也能唤出我们的记忆——烤鸭的香味,披萨,檀香,咖啡香水味…一旦接触到某种气味,我们会想起过去的时光,或想起肃然起敬的神圣时刻。

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里就能分辨妈妈的味道,并留在记忆里。分辨声音的听觉也是重要的感官,让细胞的振动与声音记忆互相搭配,成为神圣的低声或神圣的颂赞。

因此,我们可以借感官经验来教导自己的身心,教导它们新的行为,由内而外地接受全新的世界,并且被这个新世界所祝福。

01

重建细胞记忆

西方早期有一项医学研究:

当一个人通过冥想进入非常放松的状态时,研究人员释放出某种香味,让放松经验落实在嗅觉记忆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是释放出相同的香味,也能让受试者进入放松状态。

这对我很有用,我是一个在全国四处教课的热心老师,经常长途开车,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的奔波、上课、回答问题…

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压力甚大。所以我身上总是带着薰衣草,闻一下,就足以令我放松,调整呼吸,释放肩膀的紧张僵硬。

02

感恩,让细胞与宇宙共鸣

新时代的艺术家荷西·艾古力斯认为:唯有把过去五根(眼、耳、鼻、舌、身)记忆的资讯整合起来,才能真正与当前的经验共振。
16世纪有名钟表匠,他手工制成了一座精巧美丽的木质老爷钟。
有一天,他要把精品老爷钟挂起来时,看到店里各式时钟的摆锤都有自己的方向与节奏。当老爷钟挂好,摆锤开始摇动,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钟摆都一起往相同的方向规则摆动。这真的像变魔术一般!所有的钟摆都在同步共振
我也曾经注意到,培养皿中的每一个心脏细胞,一开始都以不同的节奏跳动,然后跳动的节奏越来越接近,最后像钟表店的钟摆一样,完全趋于一致。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细胞结构内的丝丝管管能够与声音、能量、想法共振,并由一个细胞带动邻近细胞一起共振——跳动的心脏细胞能说服其他细胞以相同的节奏跳动。
因此,我们可以借着“回想感动或感恩的经验”,观想那个经验中的每一次心跳,观想全身的细胞与心跳共振,启动全身的能量场。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意念启动细胞层面的核心共振,而这样的共振还有可能进一步与宇宙的核心能量合场同步共振。
03

细胞能够形成改变共业的能量场

我们在聆听音乐时,如果先听柔和的音乐,然后转换为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就能观察到心跳与音乐的共振现象,也是为何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情之缘故。

为什么要表达出感恩?因为无论你以什么形式(眼耳鼻舌身)来表达感恩,都如同奏响了一曲欢快的音乐,共振出的能量场将可以影响波及到的人。

心数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我们的心脏细胞是强有力的发电机能产生共振能量,改变环境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除了影响自己也影响周边的人。

根据“心数研究所”的调查,我们的感觉与回忆可以影响心脏细胞的跳动,并投射出电池能量。

当我们感受到正面情绪,心跳的间隔与恐惧或愤怒大不相同,这个心跳间隔称之为心率变动(HRV)。

当我们处于焦虑,愤怒,恐惧或执着于负面想法时,HRV会降低;一旦停止负面想法或回想感恩的时刻或感觉被爱,HRV就会增加。

生活中能够让我们感恩的理由多的很,最特别的是:我们还能“假定”自己很感动——感恩是一种态度。

这意味着,你可以对事物主动地以感恩的方式来对待。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撰写感恩日记,或一天回想三个感恩故事并与朋友分享,能对个人的生理与情绪健康大有好处,也对社交活动有帮助。

心跳与血压下降,免疫系统增强,而且整个人变得和善,宽容,知足也更富同理心。如果管理者在工作场所表达感恩,员工会加强合作且更富生产力。

可见,每天花几个分钟来表达感恩,对自己并没有任何损失。相反,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要感谢你,对你表示感恩!

04

记忆不在大脑,而在每个细胞里

著有《心的密码》一书的心理学家保罗·皮索尔相信:心脏细胞也有心灵。
接受过骨髓移植手术的波修,在医院听到一些离奇的故事,那是关于接受了移植手术的病人所讲的,与换心有关的传奇故事。
其中有一个很好笑的故事:一名中年女士接受了换心手术,心脏捐献者是一位20岁的飙车族。这位女士,本来最爱听古典音乐,换心后却狂听摇滚乐,猛吃绿咖喱,垃圾食物,喝啤酒…这些东西都是那位飙车少年的最爱。
波修提醒大家:心灵不是居住在头脑里,而是安住在心中。
如果把心捐给别人,心中的某些记忆应该也转移到别人的身上。
然而,对许多科学家而言,心脏或细胞有记忆似乎颇为荒谬,记忆应该居住在神经元环绕的头脑里才对。
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头脑里为记忆找座位,但却出现另一批很有创见的科学家,没有把记忆与心灵定位在体内的某个部位,而是大胆的指出:记忆与心灵在我们身体的任何地方。
 

05

全息记忆

人的学习能力安住在心,还是头脑?或者,是在整个身体里?
头脑被坚硬的头盖骨包裹,是重约三磅的褶皱的潮湿组织。它具有学习能力,可以把复杂的分子信息转换为电子信号,产生有意义的资讯。
然而心灵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顶多以测量的方式了解其效应。心灵与头脑必须互动,由头脑执行心灵的愿望,并一起学习。
单独的神经元无法学习,因为学习也是众多神经元之间的互相沟通,记忆更是整个网络中细胞与能量的连串。我们的感官通道借此创造出独特的生命经验。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卡尔·普里布兰指出:记忆是以波的形式,储存于脑部和全身各处的,这就是所谓的“全息记忆”。
全息的概念来自于“全息摄影术”,它与一般摄影的最大不同在于:用激光打到全息底片的任一部分,都能投射出完整的影像,而不像一般摄影只出现局部影像。
普里布兰说,记忆也是全息式的,某段记忆如信息波一般传透全身,启动记忆的某一片段,其他部分也会播放出来。
虽然普里布兰的观念还无法被普遍接受,但是他提出不同的论点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的细胞能以振动波的方式,储存着全息的信息。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