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和内疚是最具破坏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最具破坏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导致自卑的主要情绪。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有限的人际关系和经历中的羞耻和内疚所束缚,被困其中,度过一生。

羞耻和内疚是截然不同的:

羞耻是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天生低人一等时所感受到的情感;

内疚与我们的行为有关,例如,当我们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时。

这些不真实的负面情绪通常是由内心的批判所激起的,往往会降低个体的自尊,让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抹杀了自尊之心。如果我们想克服羞耻和内疚,我们需要在这些情绪一出现就识别出来,然后找出支持和加强它们的内在批评。

  羞愧

羞耻是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感觉,甚至可能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就出现了。这种感觉根深蒂固,我坚信自己生来就不好,不值得被爱。很压抑,因为你似乎无能为力。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为自己对情感的渴望(比如想要被感动、被爱、真正被看见、被理解)感到羞愧。在这一点上,我们会想要隐藏我们发出的所有信号,因为这些信号可能会揭示我们对别人不够好的真相。

如果父母对裸体和人体有负面的看法,作为孩子,我们会把它们变成我们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身体和性经历感到羞耻。

例如,研究表明,严格的强制如厕训练会引起孩子的羞耻感,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情绪或性障碍。

这种对自己身体和性的负面情绪通常会持续一生,成年后可能会给亲密关系带来严重的问题。

  

  内疚

罪恶感可以定义为当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受,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伤害了别人,从而产生自我批评的情绪和态度。偷偷祈祷我们不喜欢的人发生不好的事情,在比赛中击败对手,或者取得比朋友或家人更高的成就,可能会让我们在快乐的同时感到内疚。

然而,当我们感到内疚时,即使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错,我们也不必因为自己行为的负面影响而攻击自己。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是,找出加重内疚感的内心批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制定未来改进的计划。

罪恶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两者都会引起内心的冲突。

一种是因为你想实现你的目标,追求你的愿望(神经质的内疚);

第一种负罪感来自于人们觉得只追求个人和事业目标“太自私”,不应该忙于追求满足自己的生活。

 另一种是因为放弃和逃避现实生活(存在的罪恶感)

如果我们屈服于这种负罪感,抑制自我实现的倾向,被动地或者只是在幻想中寻求满足,第二种负罪感就会被唤醒。这种痛苦的情绪是悲伤和遗憾的混合,表明我们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偏离了实现自己的愿望、理想和价值观的道路。

我们所有人都处于这两种形式的内疚之间,这两种形式决定了我们生活经历的范围。

当我们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被动地活在别人为我们写的剧本里,我们往往会经历神经质和负罪感。然而,如果我们被这种负罪感淹没,开始放弃我们的标准和价值观,或者退出一段有价值的关系,我们可能会再次经历存在主义的负罪感。

  

  通过了解这种感觉的来源,并找到触发和加强这种感觉的声音,我们可以停止自我攻击,重新获得对自己的爱。

内疚的来源:

“我不配”

很多人都经历过以内心批判的形式出现的神经质的内疚(即因追求目标和抱负而产生的内疚)。如果人们在早期生活中遭受了太多的挫折或情感剥夺,他们往往会建立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成年后,他们往往会主动逃离愉快的经历,限制自己的人生边界,因为我们内心的批判会告诉自己“我不配拥有幸福”或“我不配拥有成功”。

追求梦想的罪恶感

负罪感出现在人生的早期,往往是孩子追求一些简单的需求(比如关心、亲密的感情、关心)而导致的,但却被父母拒绝。

当孩子在满足愿望和需求的过程中受挫时,难免会为自己的过度需求而自责,同时也会感到内疚。

因为“出生”而内疚

我们将父母批评、惩罚、拒绝我们时所表达的负面话语内化,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批判。

比如我们不受父母欢迎,或者出生在父母生活的困难时期,长大后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负担,成年后不值得被爱。

在更深层次上,我们可能会因为活着而感到内疚。

因比家人优秀而内疚

当他们的成就超过父母时,许多人会经历痛苦的内疚和自我攻击。尽管情况可能并非总是如此,但人们更有可能对自己的同性父母感到内疚。如果我们在财务或事业上比家人获得更多的成功,有更多的朋友或享受更多幸福的爱情,我们可能会陷入焦虑,甚至后悔和自责。

人们常常会因为家庭失败但自己成功而感到内疚,从而引发消极的思考或自我攻击,比如:“你以为你是谁?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吗?你只考虑你自己。”

向羞耻和内疚宣战

为了克服内疚,我们需要挑战让我们感到羞耻或内疚的内心批评。

一个人越善于识别和抵制这些破坏性的想法,就越能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发现与内疚有关的自我攻击时,提醒自己很重要:

这种声音与道德无关,是不理智的、不合逻辑的、矛盾的。它会导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设定自己的界限,然后事后谴责这种自我限制,从而让我们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如果内心的批判真的体现了道德,就不会是讽刺和嘲讽,也不会是严厉和惩罚性的。这个声音中的“应该”和“应该”两个字,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瓦解了能量和行动,反而激励我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每个人都经历过自我实现和自我约束之间的冲突,但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是羞耻和内疚将我们禁锢在这场冲突中,将我们与过去捆绑在一起。洞察消极思维与早期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痛苦情绪背后的内心批判。

 

更多内容打开心灵疗愈站www.668wxp.com,建站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身心灵成长,疗愈内心伤痛。包含各类潜能开发,神秘学资料、吸引力法则、风水、占星、塔罗…..整理了市面上的灵修书籍,永久更新,数千上万个书籍影音文件供大家下载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