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浪漫的事,就是学会爱自己

女性最浪漫的事,就是学会爱自己

关于“爱自己”的迷思

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进步,人们对“爱自己”这件事也越来越熟悉。

“爱自己,就是要把善待他人的准则运用到自己身上。”

“为你所有的选择和经历负责,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讨好别人,尊重内心感受,努力工作,不暴饮暴食,不熬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接受自己是第一步,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似乎都能从某个角度模糊地捕捉到爱自己的片段或光影。总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放松和减压自己,以一种更温和和同情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好与坏;二是要积极向上,让自己拥抱更多美好的事物。

其中,“自我接纳”是讨论最多的。意思是一个人能够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没有自我厌恶,普遍保持一种“我够好”的感觉。相反,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却充满了拒绝和否定,那就谈不上“爱自己”。

 

但是,这也成为了很多人困惑的地方:缺点就是缺点,会阻碍一个人的进步。一旦被接受和容忍,就会变得冷漠,难以成长和突破。

理解差异可能形成两个极端。一个人不认同所谓的“自我接纳”,不断挑战缺点,走向完美。他们认为“爱自己”意味着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以此为借口,打着佛教的旗号,心安理得,没有进步,平躺在原地。

其实前者是“不爱”,后者是“溺爱”,两者都不是“真爱”。

  

  追求完美的人

有一类人天生就有雷达,对自己保持优秀的敏感度,总是准确捕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工作,重塑自我,给所有人惊喜。

我有一个这样的朋友。我觉得自己的长相并不出众,于是减肥、塑形、做微塑形,成为一个回报率非常高的气质美女;如果觉得自己品味不好,就报美术班,和专业人士一起欣赏名画和名酒;我觉得我赚的不够多。工作之余,我做起了副业,收入翻倍;我甚至去了培训班,因为我的性格不够外向。

虽然她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美丽优雅的“女神”,但她仍然自卑,说自己“不够好”。

“不是好的自己”来源于出身家庭的塑造。

本来,当一个缺陷出现时,如果父母能够以不加批判的态度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改正,缺陷本身就不会让人觉得“不好”。

但是,如果父母对自己的缺点表现出厌恶和厌恶,并且这种情绪和态度扩散到个人身上,那么在孩子完成对父母的认可之后,“不够好的自己”就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内化的父母则会成为自我的评判者。因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凝聚在人格的底层,笼罩在核心自我的认知之上,无论改变了多少缺陷,变得多么完美,都是“不够好”或“不够好”。

自我原型差的人,在羞耻的驱逐下,会对自己的“理想自我”倾注大量的性欲,对自己提出极高的要求,不断追求完美。他们最初的“优秀”动机也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表现。

 

就像我的朋友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一样,他和我谈了很多计划,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自己。谈完这些,我凝重地叹了口气:“我想也许到时候我会更爱自己。”

我问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变成了你理想中的样子,你觉得还是你吗?”

她摇摇头:“当然不是,她那么漂亮,我一点也不孤单。”

我接着说,“你现在呢?听起来她好像从未被允许存在过。她配不上你的爱吗?”

我的朋友停顿了一下,然后眼泪夺眶而出。

这种所谓的“改变”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真实自我”的过程,改变的决心越大,行动越有力,潜意识中的“真实自我”就越不值得存在。

它是残酷的,虽然看起来是积极的,但它付出的代价是对真实自我的分离和排斥,这必然会导致这部分自我感到无价值和愤怒,甚至奋起反抗,最终导致改变的失败。即使你成功了,也会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恐惧,你总是担心这个“更好的自己”的反弹和瓦解。

所以,有时候“做更好的自己”并不是爱自己的表现。

  

  停下来的人

“变化不会发生,除非允许它保持不变”,这也是原则:不允许变化就意味着允许真实自我的存在。一旦被接受和认可,“不值得的感觉”就会被削弱,自我力量也会相应提高。对于上面提到的“积极向上的人”,会有更多的空间去放慢脚步,拥抱自己。

然而,如果你一直停止,你可能会有另一个问题:停止自我成长。

当全网都在讨论“平躺”这个话题时,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信息:

我是一个认知比较清晰的人,没有能力,可以靠一份两三千元的工作养活自己。我脾气不好,而且很懒。我不能谈论爱情。我甚至不能试两次。我买不起爱情,没有朋友,也没有追求。我与此事无关。平躺最舒服。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虽然我不完美,但我足以接受,我也不偏执,不争强好胜。我有很好的现实感,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也有一种“不配”——的感觉,不配拥有理想和美好。配不上一份好工作,一份好爱情,一个好朋友,或者一个好自己。这种“平躺”的根源可能是自恋创伤和动力受损。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挫折或负面事件,最常见的自我防御方式就是“自暴自弃”或“装佛”:如果我觉得自己先做不到,或者假装自己一点都不在乎,你就打不过我。

因此,伴随着“无能”、“爬不上去”、“无动于衷”等一系列“自我催眠”,自恋和动机被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整个人呈现出一种低能的压抑状态。

他们害怕与理想和美好的联系,会激起被压抑的内心欲望,而这种欲望可能会造成另一次打击,使他们走向毁灭。

所以,对他们来说,“躺平”就是“躺死”、“躺废”,把生活的热情化为灰烬,不过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

梅林达盖茨在他的书《女性的时刻》中提到,人类有着共同的追求,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别人,给予和接受爱。没有人天生优于他人,也没有人凌驾于他人的幸福和尊严之上。

从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以及追求完美的人性。

找到满意的生活方式当然是一种幸福,但由于一些障碍,我们完全放弃了自己,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切断了与理想自我的联系,从而刻意逃避成长,让自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无限可能。我们可能会享受一时的快乐,但也可能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这也不是“爱自己”的表达。

  

  真正的“爱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写道: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愿意拓展自我边界,实现自我提升。

所以,“爱自己”应该是一种融合,包括对真实自我的接受和对理想自我的追求。

 

我的朋友在一位顾问的帮助下开始了这段融合之旅。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好像是——。我现在有点胖,但是感觉这样还行。我没有身体焦虑。如果我想减肥,一定是自律的品质让我想练习和培养更规律的生活方式;我现在赚的有点少,但是自给自足也很幸福。如果你想变得更富有,就意味着你需要进一步成长,财富和人格成长是同步的。”

“总之,我对自己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仍然有追求理想的兴趣和动力。我真的很想看看自己未来的样子。”

“当我关注自己的真实自我时,我是自在和满足的。当我链接到我的理想自我时,我很兴奋,充满力量。当我学会将两者融合,意识到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真正的“爱自己”意味着接受现实中不完美的自己,作为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带着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去清除障碍,释放潜能,拥抱更完整的自己。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希望每个人都能和自己有一个浪漫的终身约会。

 

更多内容打开心灵疗愈站www.668wxp.com,建站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身心灵成长,疗愈内心伤痛。包含各类潜能开发,神秘学资料、吸引力法则、风水、占星、塔罗…..整理了市面上的灵修书籍,永久更新,数千上万个书籍影音文件供大家下载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