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戏,命运是剧本。
不仅要学会玩,还要知道怎么玩。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他能从情节中走出来多少,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情节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地被它所控制。
那么剧情是怎样的呢?
我理解剧情是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比较大的是他自己的出身家庭和内心投射。
当我们成年后,会不自觉地模仿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行为,或者那些完全相反的行为。
不管是相似还是相反,行为背后的动力来自于出身家庭。阿德勒曾说:“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快乐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小时候我们呆的最多的地方是家,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
而内心投射是:你内在的是什么,你看到的是什么。
内心纯洁快乐的人看不到社会的复杂和黑暗,城府深沉的人欣赏不到孩子的纯真。
林黛玉在大观园可以看到美景,但她永远也不会醉卧芍药园,史湘云也不可能去落泪葬花。
可以说出身家庭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投射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生活。
01
拷问者和被拷问者
一个家庭主妇说她很爱干净。虽然她不喜欢整理房子,但她更讨厌凌乱的房间。
如果家里有什么骚动,她会大发雷霆的。反正她必须先强迫自己收拾残局。平时她收拾屋子的时候,都会皱着眉头,低声不停的抱怨。
如果你看到你老公闲着也不帮自己做家务,或者跟不上她的节奏,那么她的脾气就会发泄在她老公身上:就知道玩,不帮我!我做不了那么多事!一个死人.
一串又一串这样的话,最后逼着老公和她吵架。
其实老公一般都是和她一起做家务,明白做家务的辛苦。然而,由于她的抱怨和愤怒,事情往往以争吵和忽视对方而告终。
这是为什么?
她把自己的分析说得很清楚:她妈妈是个干净的疯子,对清洁要求很高,做家务的时候经常诅咒女儿,埋怨丈夫。
所以,女儿每天一起床就要做家务。如果她动作慢一点,就会被打。这是她童年的噩梦。
她发誓不再重复她妈妈的“戏码”,所以她总是雇一个全职保姆来照顾所有的家务。但是偶尔保姆不在,要自己收拾的时候,很容易爆炸。
其实她老公很有能力,也很愿意和妻子一起做家务,只是跟不上她的节奏。
比如老公边烧水边发短信,老婆看到会骂他:“有那么多家务等着你做,你还有时间玩手机!”这也是她母亲模式的再现。——年的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女儿再怎么努力,妈妈也会挑出家里乱七八糟的地方,歇斯底里地虐待女儿,甚至打她。
这种恐惧内化为女儿的潜意识,成为她内心的关系模式,也叫“戏剧”。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内心的“情节”依然影响着她。
所以,当她有了自己的家,每当她看到家里有点不整洁的时候,她童年的故事就开始重演。
在这个情节中,她既扮演了受惊的小女孩,又扮演了歇斯底里的母亲。
02
二
护理者和看护者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有网友说他从小体弱多病,和妈妈的对话一般是这样的:
妈妈:身体怎么样?
孩子:不太好。
妈妈:既然不好,就要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定时吃饭。把身体调养好,妈妈才可以放心,你知道吗?
孩子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都会觉得妈妈关心自己,但又隐隐觉得不对劲。
然而身边的亲戚朋友却说:“你从小就体弱多病。你妈妈照顾你不容易。为了你身体伤透了心,看你妈对你多好!”
后来孩子们努力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积极调养。我妈再打电话来,孩子说他在吃营养健康的食物,做各种运动,越来越好,没有生病。
我以为我妈会高兴,她却勃然大怒,声讨孩子们不那样吃,那样练。总之,她什么都没做对。
这位母亲为什么大发雷霆?
因为这个孩子拒绝扮演她设定的病态角色。
如果孩子不继续玩,母亲怎么能发挥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照顾孩子的伟大作用呢?
我妈妈非常生气,因为这出戏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个例子很好理解,——没有爱情。
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一个男人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喜欢的工作,他的父母居然跑到公司对老板说:我的孩子还小,不懂事,请你照顾他。结果老板炒了孩子。
据其他新闻报道,老母亲不辞辛劳地为儿子占用停车位,在阳光下暴晒了几个小时。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照顾孩子的给予者,而孩子被迫扮演无能和邪恶的角色,不得不承担这种关系模式中的耻辱和内疚。
这个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父母应该是有能力的给予者,孩子必须是没有能力的接受者。
“为你好”是攻击和控制,不是爱。
03
三
好人和小人
男女之间也有共同的故事。有些男人不善于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善于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而女人则忍不住想保护男人,为男人的利益而战。身边的人,甚至这个男人,都来指责女人:你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小心眼?
女人自己都在想:我本来是一个很大方的人,为什么婚后越来越在意利益?——这是套路。
表面上看起来很大方甚至什么都不要的男人,其实不是这样。他的内心可能还不成熟,一旦被唤起了索取感,就会势不可挡,没有边界。
男人特别害怕不成熟。相反,为了防守,他们反过来扮演一个什么都不想要的人(心理学上称为“反阵型”的防守机制)。
男人越是没有表现出欲望,女人越是想帮他维护自己的利益,某种程度上是“对称”的。
04
O N E
一个温柔的男人和一个脾气很大的女人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覆盖中国至少一半的婚姻。男人温柔宽容,好像对什么都没有主见,什么都行。
发生冲突时,男性会回避冲突,保持沉默,而女性越来越愤怒,情绪化,声音特别大。
大家都说女人是泼妇,“只有老公脾气这么好才能受得了她”。
男人也会指责她:为什么老是闹?你总有那么多情绪控制不住自己?看,是你,让我们家充满矛盾,躁动不安。
这是什么套路?
其实一个男人内心的愤怒是火山,这种自恋的戾气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别人不认同他,就恨她咬牙切齿,恨不得毁了对方。
那么咄咄逼人,一定不能让它出现,一定要拼命压制,最终形成一个表面温柔宽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
而女人接管了男人的不成熟,玩弄于股掌之间,导致他们的脾气越来越大,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
当一个女人从这种套路中清醒过来,重新选择一个真正爱自己,能守住界限的男人,原来的泼妇就会变得温柔、温存。
剧情中没有真正的爱恨情仇,我们也就不用纠结于过去剧本中的爱恨纠葛:没有什么需要证明,没有什么需要原谅。
05
出了剧情,就可以自由了
佛教强调“心外无物”。
当我们陷入一个套路时,我们可以问自己:“这真的是一件坏事吗?”
事情还是那件事,看你怎么看,心里高兴,看着就高兴;你难过,这让你难过。这是心理学上的心态。随着你心态的变化,你的生活也会变化。
与其说是“这是一件坏事”这么说吧,“因为最近状态不好,所以看的不好。”
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静下心来观察感受自己的经历。不好的感觉减轻了吗?这是因为你已经迈出了陷阱的第一步,然后可以继续跳出来,看到自己的内心状态,跳出来改变他!
改变的过程是很艰难的,改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因为你要时刻和自己的习惯作斗争,跳出自己固定的思维,从更高的维度看自己。
想象自己是一个陌生的孩子,比这个孩子更成熟,更睿智,更宽容,更温暖,更豁达.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特点,然后把这个孩子包起来抱抱。
告诉他没关系,你有精力面对这一切,勇敢的和他打交道。
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就像第一次学走路一样。
这样你会获得勇气和智慧,可以反复使用,最终走出不好的陷阱。
06
六
做你自己,你的自由将成为一座灯塔
可能有人会问:我跳出来对方不跳出来怎么办?
比如我父母看到我还是会做出各种努力炫耀道德资本;老公还是很懦弱,不敢争取利益。我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你要意识到,除了自己,你改变不了任何人。
想要老公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改变自己。这是身心最著名的理论:当你的频率改变时,你周围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如果你不想洗碗,怎么能认为强迫别人洗碗是好事呢?如果你不开心,怎么让别人重新开心起来?
真正改变的时候,自己的频率也会改变。这个频率也会带动周围环境的频率,带动对方和环境一起改变,互相形成良性循环。
同理,你变坏了,就会带动周围环境越来越差,恶性循环。
如果不想这样,相信自己,调整频率,一点一点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