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认为父母应该伸出长长的手臂来保护孩子免受风雨的伤害。
但更好的教育方法可能是父母陪伴孩子走过所有真正的挑战,只在孩子即将失去重心的时候帮他们一把。
前段时间,河南省元阳县四个孩子被埋在地下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没有更多关于此案的细节,但我注意到这个消息让父母的监护责任再次成为焦点。
一旦孩子遇到安全问题,人们往往会率先检查和反思父母监管是否有漏洞。
我听身边有孩子的朋友说,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会害怕,会迅速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的监护是否到位。
毕竟对于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来说,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带孩子难免有疏漏,不可能各方面都全面细致。
然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忙碌对家庭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儿童的安全。
有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而且这件事和大人的忙碌有关。
患有严重抑郁症的青少年的比例日益增加
先说几个数字,我只能用“震惊”来形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的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人,近十年患者增长率约为18%。
据估计,目前中国有9500多万人患有泛抑郁症。
截至2019年12月:
新浪微博“抑郁症”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4.5亿;
百度的“抑郁症”相关帖子累计发帖2700万条;
知乎有82万人关注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增加传统上解释如下:
1.家长和孩子意识不够;
2.父母一般不会轻易去医院给青少年开抗抑郁药;
2.现在手机和社交媒体泛滥。
焦虑症是其他精神疾病的“地狱之门”
焦虑症是其他精神疾病的“地狱之门”。
焦虑相关症状往往是儿童最早的心理问题。如果焦虑处理不好,它就会“呼朋唤友”,陆续问候其他心理问题。
比如孩子4岁可能会怕狗,怕黑;这个问题没有解决。7岁的孩子可能有分离焦虑,即离开父母会紧张或害怕;12岁时,社交焦虑可能会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发展。
因此,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发现焦虑时尽早干预。
一般来说,在治疗儿童焦虑症时,患者都是儿童本身。但是目前的治疗方案思路不同。他们对待的对象其实是父母。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伊莱莱博维茨(Eli Lebowitz)发现,当孩子出现恐慌等焦虑症状时,父母往往会“妥协和适应”,这种行为在英语中被称为迁就行为,即父母主动缓解孩子焦虑症状的行为。
比如孩子怕狗。父母看到狗,就带着孩子到处跑;孩子怕黑,父母会让孩子和大人睡在床上。这些都是典型的妥协和适应行为。
比如一些常见的孩子总觉得自己鞋带绑的不合适,父母总会帮孩子绑鞋带,直到绑对为止;
有的孩子在家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父母大声告诉孩子自己的位置;
有些孩子在外人面前极其害羞,所以家长拒绝来访者,甚至要求老师不要让孩子在课堂上发言。
以下是国外常见的妥协适应行为列表。你可以对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家长。(注:由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不同,以下一些行为在中国父母中可能非常普遍和正常。请仔细参考。)
给孩子解开绑鞋带,直到觉得鞋带没错。
平均每天要花30分钟反复检查孩子的作业。
在屋里走来走去的时候大声告诉孩子在哪里(我去厨房,明明)。
陪一个9岁的孩子上厕所,因为他害怕自己上厕所。
允许一个9岁的孩子陪自己上厕所,因为孩子害怕一个人。
允许孩子睡在父母的床上,或者陪着他们直到睡着。
永远随身携带塑料袋,因为孩子总是害怕呕吐。
给一个13岁的孩子切食物,因为他害怕用刀。
拒绝来访者,因为孩子特别害羞;为餐厅的孩子与服务员沟通;告诉老师不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给孩子准备特别的食物,因为他不吃其他食物。
因为孩子不喜欢而买新车,或者因为孩子害怕/不喜欢而考虑换房子。
因为时间不够,我不断妥协
父母之所以会有这些行为很好理解,就是觉得这样对孩子好,或者不这样做孩子就会无理取闹,父母也没办法。
《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提到美国的一个案例,一个6岁的男孩只吃火鸡三明治。这孩子不吃其他食物,一吃就吐。
这对父母也花了不少钱让孩子吃饭。一家人甚至走不远,因为他们不知道在路上是否能买到火鸡肉。前段时间,超市员工在他们居住的城市罢工,这个孩子的父亲连夜开车从一家商店到另一家商店去买火鸡肉。其实这种行为只是加重了孩子的焦虑症状,因为父母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应对自己的焦虑。这就好比说,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怎么会有很强的免疫力呢?
所以耶鲁大学空间治疗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家长学会帮助孩子逐渐“脱敏”,也就是说让孩子对可能引起其焦虑的情况有一定的抵抗力。
这对夫妇后来来到耶鲁大学寻求帮助。项目负责人给的方案听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家人每天一起吃饭,不要给孩子单独准备饭菜。如果孩子不吃,没关系,那就看他爸妈吃,饭后不要单独给他吃。就是这样。几个月后,男孩可以吃火鸡三明治以外的东西。
看到这个方案,我心想,这不就是让他挨饿吗?这个策略不是很聪明。我以前听说过。为什么不由耶鲁大学的教授来说呢?
但这个策略的重点不是让孩子饿肚子,而是让父母陪孩子吃饭。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做两件事:
第一,控制自己的焦虑。原来男孩是早产儿,出生时拒绝吃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月。后来,父母一直担心孩子的饮食。当孩子不吃饭时,父母会变得焦虑。所以,习惯吃火鸡三明治,其实是父母安抚焦虑的“快捷键”。
按快捷键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父母工作太忙,时间不够。
比如早上急着上班,孩子就是不吃饭。然后给他吃他喜欢吃的,迅速解决问题;再比如晚上下班回家很晚,孩子纠结吃饭的问题。你是想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变得困难,还是想快速跨越这道坎?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这对情侣的做法也差不多。在接受治疗之前,他们几乎从不和孩子一起吃饭。每次都是他们急着给孩子喂奶,安排孩子睡觉。当孩子们睡着时,这对夫妇将独自吃饭。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放慢速度,花时间陪孩子,把自己的不适花在他身上。
Lebowitz是这样说的:父母对孩子妥协背后的一个驱动力是孩子很惨,但另一个驱动力同样强大,叫做“我送你上学”,或者“送你上学后我还要赶去上班”。
所以这篇文章《大西洋月刊》也把父母妥协适应的行为称为“21世纪父母的典型行为”。
父母的忙碌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出现的越来越早?
问题的根源我们还不确定,但是通过很多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的忙碌是加重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忙碌的父母在孩子出现焦虑症状时会过度妥协和干预,不利于孩子克服焦虑。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沈祖云先生说过的话,学校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即一个人在学校里,会遇到现实社会的一切挑战,但对在校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风险,犯错的代价很小。
同样,这篇文章其实也让我们对家庭有了新的认识。不要总是认为父母应该伸出长长的手臂来保护孩子免受风雨的伤害。
然而,更好的教育方式可能是让父母陪伴孩子,体验所有真正的挑战,只是在他们即将失去重心的时候帮他们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