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安静,他的身体越柔软,他能感知和捕捉的东西就越多。
而当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实状态,感受到外界的人和事的状态,我们就能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自由自在的生活。
-01-
健康是“平常”和“中和”的
整个天地万物就像一个巨大的交响乐。与天地大交响乐同行,行走正常、中立,才是健康的标准。有病,其实就是给上帝踢出来的。
所以这种病在古代被称为“失序”,病因被称为“失节”或“失势”。
那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常”。
健康不代表你红润有活力,不是这些东西,不是多少肌肉力量,多少心跳.
什么是“常”?最重要的是与自己、与社会、与世界保持相对和谐的关系,能够和大自然的节奏一起玩耍。
天气热,别人出汗,你也能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你就可以走着走着不累。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是觉得热;其他人都困了。半夜三点还睡不着。其实你跟不上。如果你认为你很健康,那你已经病得很重了。
中医眼中的疾病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病”。这是一种分心、不确定和注意力不集中。
敏感,容易被外界触发,动心,情绪化,情绪化,自制力差,这是第二种。
日常生活中,睡不好觉,容易惊醒,怕吵怕黑,这是上帝的弱点。
上帝病得很重,他的心和他的身体是分离的,他的心是不同的,他的外表是冲突的,你不再和自己在一起,你的话是不真诚的,甚至你不能发出你的喜怒哀乐,或者你发得太多。
比如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属于“过分”,以渲染为目的,挑起情绪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混淆视听。
还有“不到”。该高兴的时候就憋着。习惯了就不幸福了。
太多,不够,就是不正常。
“一有风吹草动”也是不正常的。开心的时候突然哭了。难过的时候强迫自己坚强是不正常的。
什么是健康?健康是“平常”和“中和”的。
所以学了中医,才知道“天天祝福你”才是最大的福报。
以前老师教我一个看病的诀窍: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不知道是什么,你不知道怎么治?规范。
患者每次来看病,都要询问自己的生活状况,吃喝睡拉撒路,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指标。吃的好吗?你睡得好吗?动作好吗?拉的好吗?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他的这些基本指标都转移到了正常,也就意味着元气恢复,气机更加频繁。这时人体原有的生命力就可以化解这种疾病。任何疾病都是如此。画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彻底治愈,坚持治疗,坚持治疗。所以,患者甚至整个家庭都会忘记自己的正常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爱情,除了紧张焦虑的与疾病抗争什么都没有。
这是什么?紊乱。你的挥杆被干扰甚至停止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资源找到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也是没有用的。一个人要想康复,就必须进入一种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处于一种跌宕起伏,与万物相互同情的状态,才能慢慢摆脱疾病。
所以关于养生调理,尽可能找到一种安心舒适的状态真的很重要。健康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与正确的人一起,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这是养生。叫“积极”“正面”。
02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疾病首先是精神疾病,然后是气血疾病,最后是什么?形成疾病。
疾病从生命中看不见的部分开始,也就是从精神和信息层面开始;第二阶段,气体部分能量模式和运行规律紊乱;第三阶段,到可见的疾病水平。
很多人的病都是源于一些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困惑。很多时候,他们生病是因为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澄清,不愿意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三家那么重视“耻”、“自省”、“忏悔”?只有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们才能“知道错在哪里或离开”。思想变了,空气变了,人生的列车方向也变了。
当一个人得了重病,人生列车的方向已经错了很久。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信仰随时可以回头,信仰一旦回头,骄傲随时可以改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一无所知,却指望吃一把绿豆,吃几个草药,就能改变很多。这对于简单轻便的鸡和鸟来说是可以的。对我们来说,通过它来改变并不容易。除非你有一个很干净的身体,很干净的头脑,很简单的生活,一把绿豆动不了你,一包汤也不好做。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对话。”皇帝说,“不为功德挺身而出的人有什么错?“黄帝问齐伯时,当一个人的身体破裂,气血耗尽时,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为什么?
“齐波说:上帝不会造的。”病人的气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医生无法调动。
黄帝接着问,神的失败是什么?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所以病不能治。荣卫无法康复,因为他今天太分心了。哪个?渴求无止境,烦恼无止境,本质不好,眼泪也流掉了,所以上帝走了,病也没治好。”这段话我们慢慢琢磨,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恶心,越来越难以治疗,你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
万物之源在于无形的思想和精神,然后它有能量,然后它变成物质。所有的疾病,或者说世界的开始,都是这样来的。
03
真正的养生是感受自己
一个人活在自己的感情里,从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让我们要求一些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些东西。总有很多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总是想的很远,想的很远。还是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继续看这个看那个,或者继续说话做事。
如果我们以外来物体为原点,我们就会失去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觉。这种状态在中医里叫什么?就是“形神分离”。
冥想的安静状态是怎样的?是《黄帝内经》“形神俱在”,或者说“身心合一”。
小时候,我们都烧炉子。炉子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加多少木柴。原因不简单吗?那么,为什么我们在谈到食物时不理解这些原因呢?
你的火明显小而弱,没有消化力,烟道不通,大便不通,不出汗,不运动。你还吃牛排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压死火。
这些原理不需要学习医学知识就可以理解,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识,应该在生活中体会到。体验你所吃东西的不同感受,带着觉知生活。如果你吃了某样东西后感到不舒服,即使你吃了第十次才发现,那也将是觉察的开始。最好适合自己,不要去外面找外部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感受自己,观察自己,至少知道:
什么东西吃着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跟谁舒服跟谁不舒服;
你的所思所言所行,会让你心安理得,或者相反,你会睡不着,纠结,难过。
如果你在生活中时刻观察自己,你就能时刻调整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04
调整你的身心
对养生、醒脑有更高的要求,——“心平气和,虚则实”,接近道佛精英会的境界。
“天”的意思是安静和安全,带有一种轻松和微微的甜蜜。电视剧中常见的喜怒哀乐都是比较偏执的,失落的,失落的,不是一种正常的中性状态。
如果把这个“甜”换成“甜”,也就是“甜”,中医有一个原理叫“甜到慢”,就是说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都能使人的精神和身体动起来,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软化放松。现在很多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症等。在这个时代很常见。事实上,我们陷入了一种太快、太紧迫的精神和心理生活状态。
匆忙之中神外飘,气机波动,紧绷混沌,生理机能失调。
“光”是什么意思?“不用管那么多,你什么都能做。”所以空间很大,所以可以,所以可以;而不是期待,执着于目标,不想控制局面。
少要求,少思考,养成一个比较轻松的习惯。佛法常说“自净”,儒家说“思而无邪”,道家说“日失为道”,都是讲朴素、朴素的。
对于身体不好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太多太多。现在很多人身心俱疲,但是学习热情很高,不放过任何一个中医,国学,身心。
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思,最好不要动太多。身体虚弱时,空气不易被遏制。
从中医养生、道教、佛教的角度来说,养心是第一位的,因为那时候你的身体就像电子天平一样灵敏,一个念头的涌动就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经常提到,当你坐在一个微妙的冥想中,当你思考时,你的身体会改变,你会有感觉,那时你自然不敢读它。乱看很难受。
05
细微的感知——自我缺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元神,一种是认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认识上帝是一种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和社会导向。是“我”使用的一种认知模式,由长期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界加载。
前者是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中经常提到“心法”和“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能做到“出神入化,物我合一”,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上说的。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易经》不思考,什么都不做,不动,有感觉。”
中国古代圣贤认为,对宇宙、宇宙和生命的真正理解不是通过思考获得的,而是在头脑处于沉默状态和与宇宙相交的感觉时自然和可获得的。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冥想,站在一堆上,太极……让我们学会不再过于依赖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灵直接体会当下的现实。
记得大学有些课真的很无聊,走不开。我就坐在那里玩:放松,手指轻轻放在足三里,让他们玩几分钟看看会怎么样。这就是玩的心态。画
“玩”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词。很多事情都是在轻松的状态下不经意间体会到的。如果你想得太多,你就有太多的目标,你就会经常错过。
手指放在那里,刚开始没感觉,穴位下凹。这就是“虚”;放了一会儿,就开始“突然、突然、突然”地跳起来,“月经来了”,气血开始有了感觉;过一段时间,它会慢慢开始升降开合。
它将保持增长势头。有时候会感觉到下面的力量在向上推,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会沿着胃经连接,沿着小腿,到达脚踝,却下不去。为什么?有关节。这些地方不容易流通,容易有恶鬼,要打通关节。
戴上一段时间,它继续获得动力,“砰”,到达脚底。原来,体内的冷热空气就出来了“呼,呼,呼”。
当你的感知越来越细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知道了。
大学毕业后,每个周末都帮妈妈做艾灸,当时还帮一个老师做艾灸。有一天晚上,我印象深刻。在他背上的膀胱经穴上艾灸后,我感觉穴位里有一个喷泉,像是把挂着的艾条举起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那是真实的,“其实开放的”。人体内部多余的能量会自然向外扩散。空虚是什么感觉?艾灸挂在穴位上,感觉被吸进去了。
后来我发现,如果我放松得足够,握着艾条的手就会自己动起来,艾灸的时候病人背部的气场就会发生变化,这样你的手,其实就是艾条,就会被引导到身体需要的地方。
这种状态往往发生在双方都放松的时候,艾灸老师就是“弄巧成拙”。如果艾灸老师不确定,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目的性太强,专注但执着又努力就感觉不到了。
针灸也是如此。学针灸的时候,经常可以花一个小时呆在房间里给自己打针。穿上之后冥想,体验一下是什么感觉。以前就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池塘里,层层涟漪扩散,渐渐知道自己的身体哪里被挡住了,哪里有利可图。
当你安静放松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想法、情绪、欲望、计划、烦恼,你的内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楚的摆在那里,等你发现。
每天你都要面对这个世界,经历一些新的事情,就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嘿,孙爷爷今天很开心,花儿对着我笑,一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默念自己的内心,感受四季天地的变化,花鸟鱼虫起落,感受精神,感受彼此,物以类聚,身以类聚,答案就在这里。